守護城市文脈
方春露是一名同安本地人,1999年從部隊退伍以后,回家創辦經營著一家眼鏡店。在他看來,認領守護不可移動文物,是在“為家鄉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霸诓筷犉陂g,我一直定期義務獻血,有時間也會從事志愿者的活動?!狈酱郝墩f,退伍后,這個習慣沒有改變,比如堅持為老人驗光、免費贈送老花鏡等。當得知可以認領守護文物,他立即報名,想也沒想就在認領名單中勾選西山摩崖石刻。
西山摩崖石刻位于同安古城西側五公里處,不僅相對偏遠,而且海拔不低,山路陡峭。按照同安區文體廣電出版局的規定,認領文物的志愿者,每個月要對認領守護的文物點進行兩次以上的巡查,并及時做好反饋和記錄。方春露表示,雖然山高路遠,但作為自行車騎行愛好者,他把原來的騎行路線改到西山,方便定時巡查。“認領以來,我每個月都按時完成文物守護工作,先查看文物是否有移動和損壞,再檢查風化情況。特別高興的是,摩崖石刻基本上沒有出現問題。”他說。
像方春露這樣的文物認領守護者,同安還有很多。“我們于今年6月發起文物守護認領行動,目前,第一批共有56人參與了這項行動?!蓖矃^文體廣電出版局副局長余新春說,轄區內55處各級文保單位,包括其他多處未定等級不可移動文物點,日常狀況都能得到及時巡查和反饋。
“同安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地域范圍廣,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分布在轄區各處,彼此間距離很遠?!庇嘈麓焊嬖V記者,這讓文保工作面臨人手緊張的情況,需要社會力量參與其中。在他看來,文物守護者在日常巡查中發現并上報問題,成為相關部門的“腿”和“眼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朱燕燕是禾山石佛塔的認領守護者。不久前,她在巡查時發現石佛塔發生了一定程度的傾斜,立即拍照上傳到文物守護的微信群中。而同安區文體廣電出版局確認問題后,馬上安排人員處理。事實上,這并非孤例。五顯第一溪橋橋梁被樹根撐壞,同樣是文物守護者發現異常上報,由有關部門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