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記者 譚心怡 通訊員 廈法宣)營造“誠信型法治環境”,法治環境的提升與誠信社會建設相輔相成。廈門法院把破解執行難作為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有效抓手,推動市“兩辦”出臺全市失信聯合懲戒實施細則,將執行聯動納入文明創建和綜治、績效考評,推動市人大制定信用條例。
2018年以來,廈門兩級法院開展“基本解決執行難”攻堅大會戰,開展了“春雷行動”“五月執行風暴”小額案件集中行動等統一執行行動,高密度、多層次、全覆蓋打擊失信被執行人,以司法之力助推社會誠信建設。
構建立體化查控系統
面對狡猾的“老賴”,廈門法院頻出“高招”,運用科技手段布下“天羅地網”,讓被執行人無處可逃,有效地促進誠信社會建設。
查清愛躲貓貓的“老賴”具體下落和名下財產情況,是法院執行工作的第一道難關。但縱使會賴、會躲的“老賴”有七十二般變化,也難逃廈門法院“點對點”網絡執行查控平臺的“五指山”。
拖欠債務達到110萬元,“老賴”分文不還。好不容易和債主達成調解協議,雙方約定好分期償還債務,但協議一簽,“老賴”依舊賴性不改,逃之夭夭。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翔安法院通過“點對點”查控系統查明其在廈門附近某縣的一家銀行開有戶頭,里面的存款足夠支付所有的欠款。于是,執行局法官遠程操控,凍結該戶頭,并在最短時間內趕往該銀行進行依法扣劃。
廈門法院專門成立的執行指揮中心,通過與金融、公安、國土等部門的協作,構建了立體化“點對點”查控系統。只要“老賴”辦理民航登記、酒店住宿,系統第一時間就能查詢到,其中還包含“老賴”的銀行存款、土地房產、車輛等財產信息。
“點對點”查控系統的啟用,讓被執行人的財產無法藏匿、被執行人也無法逃避,極大提高了執行效率,有力提升了執行威力。
三年來,廈門法院累計共查詢到被執行人高消費記錄419條、被執行人車輛144592輛、房地產435343處、凍結銀行存款11.84億元,扣劃到位5.38億元。
打造失信聯合懲戒平臺
“老賴”現象由來已久,懲治“老賴”僅憑法院的力量顯然遠遠不夠。失信聯合懲戒平臺,讓“老賴”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這都能查得到,都過去那么久了!”正在向思明區民政局申請廈門市社會保障性租賃房租金補助審批卻沒被通過的被執行人陳某一臉詫異。
向他人借款20多萬不還被告上法院,法院經審理判決陳某在限定日期內及時償還欠款及利息,近三年過去,陳某分文未還。2018年6月經執行人申請,法院依法將陳某列入失信名單。
本以為申請租金補助不受自己之前不還錢影響的陳某此刻傻眼了。他沒有想到,因為自己拒不還款,失信聯合懲戒平臺已讓自己“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廈門中院與發改委等65個部門共建失信聯合懲戒信息平臺,導入全省70余萬條失信信息,全市45家單位應用該平臺開展聯合懲戒,共發起核查28萬人次,查中并懲戒607人。
多點聯動有力護航執行
出硬招、亮實招、謀妙招,廈門法院全方位創新執行理念和執行體制,多點著力、多管齊下,堅決用活、用足、用好執行措施。
2018年7月9日,廈門中院法警支隊副支隊長張堅收到一條來自廈門公安機關的短信——“柯某在其大中路的家中?!焙头ㄔ骸岸阖堌垺倍鄷r的“老賴”柯某被順利依法拘留。這是廈門法院與廈門公安之間的警法聯動常態,2016年7月,廈門中院與廈門市公安局達成合作協議,運用公安機關重點人員管控網絡對失信被執行人行蹤信息進行監控。
線上信息獲取便利,線下拘留聯動對提升執行工作效率同樣至關重要。2018年6月6日,同安法院正式啟動“執行110”工作機制。報警服務臺全天受理申請執行人及線索舉報人的緊急電話,一旦收到線索,立即采取行動。2018年6月22日晚上7點,“執行110”接到某派出所電話,稱公安人員在日常檢查中暫扣一輛被該院查封的貨車,值班人員立即出動前往現場交接。
集美法院與集美稅務局合力打造“稅·法執行聯動創新平臺”,引入公安機關“天眼”查找失信被執行人行蹤;思明、翔安法院引入公證機關開展送達等執行輔助事務;湖里法院與區監察委建立失信公職人員紀政處分機制;海滄法院引入殘聯、慈善團體等社會力量為申請執行人提供司法救助。
數據
92525件
三年來,廈門法院累計受理執行案件92525件。其中執結90838件,執行到位144.93億元,分別是前三年的2.01倍和4.13倍。
1706人
三年來,廈門法院共拘留失信被執行人1706人,移送追究拒執罪312人,判決有罪74人,分別是前三年的11.37倍,22.28倍和6.1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