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寶森,男,1938年10月出生,籍貫上杭縣官莊畬族鄉,長汀經濟委員會退休干部。他曾分別在福州大學、上杭一中、山西沁水中學等學校任教。他是一名八旬退休老干部,卻陸續捐贈近10萬元積蓄,資助畬鄉困難學子完成學業。
“我幾年來反復考慮,想把自己多年來省吃儉用的積蓄,一起聚起來捐獻給有需要的困難學生……”又一個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9月4日,上杭縣慈善總會收到一筆兩萬元的個人捐款,81歲的捐款人蘭寶森在隨信中這樣說明自己的捐款意圖。
“解放前祖宗三代大字不識一個,解放后在共產黨毛主席領導下,我才有書讀,是村里第一個大學教師、高級工程師。” 據蘭寶森老人介紹,作為偏遠山區的畬鄉子弟,自己出身貧寒,新中國成立后得以接受教育,并在國家和政府的幫助下努力學習、成長成材。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后期,蘭寶森進入哈工大深造,成為國內首批接受前蘇聯專家培訓的電氣自動化人才,后分別在福州大學、上杭一中任教。
在從教的30多年間,蘭老把學生當作子女般手把手教讀書、做作業,把自己的辦公室和房間讓給他們做作業、自修,因此深受學生愛戴。
“八十耄矣,無能為也。回望過去,更多的是感謝、感恩!”蘭寶森在信中表示,進入新時代以來,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當地經濟社會各方面有了飛躍發展,但還有一些家境困難的學生。為回報國家和社會,經過慎重思考,他決定在今年起陸續捐出自己的積蓄,幫助困難學子完成學業,“連續5年捐款,每年2萬元,總額為10萬元”。
“這筆款數額也不是多大,最好能專門面向上杭縣官莊、廬豐兩個畬族鄉的家庭有困難、或是學習優秀的畬族學生。”對于這筆捐款的使用,蘭寶森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說,為更好地教育子子孫孫尊師重教,他想把這筆資金命名為“華寶畬族學子助學金”,“盼望在上杭大地更多涌現‘中華之寶’、‘上杭之寶’”。
實際上,這并不是蘭寶森第一次捐資助學。2016年,他就曾向官莊民族中學捐款一萬元作為“獎教獎學金”,2017年,他又向上杭縣慈善總會捐款1800元作為定向助學金。
“作為一名退休老師,蘭老先生這份愛心非常難得,令我們很感動。”上杭縣慈善總會秘書長陳曉英告訴記者,目前,慈善總會已經和蘭寶森確定了今年的幾個受助對象,首筆兩萬元資金預計將在教師節前發放到困難學子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