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平,1967年3月出生,南平車務段吉舟站站長,從參加工作就在吉舟站的朱國平,一干就是29年。在這里,他像是道床上的鋼軌、又像是站臺上的老樹。在這里,站長朱國平青絲變白發,迎送工友120余人之多。29年中,他也問過自己,長子先天腦癱、女兒年幼需要照顧,新婚時“作妻子依靠”的諾言還沒兌現,要不要申請回順昌工作?但是常年堅守讓他悟出一個道理——小站再苦也總要有人呆。榮獲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2017年度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榮獲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2018年度道德模范” 稱號。《工人日報》刊登了他的題為《鷹廈線上有個堅守的身影》的先進事跡。
29年守護一站安全
吉舟站是鷹廈鐵路線上的五等小站,雖然距離順昌縣城僅十余公里,但是每天只有一趟通勤車,站長朱國平上下班很是“拉風”,駕駛黃色“小熊貓”通過蜿蜒的鄉間小道,穿過略比車寬幾厘米的涵洞,一路到達車站。
和許多“鐵二代”一樣,1991年12月,朱國平頂了父親的職,到吉舟站做起了清掃員。他繼承了父親一般的踏實肯干,一心扎根小站,逐步成長為車站值班員、副站長、站長。工作中,朱國平始終遵章守紀、嚴格執標,為確保運輸生產安全盡心盡力。妻子林紅英這樣評價丈夫:“老朱工作起來就是一根筋,即使家里有事,你讓他申請早下一會班、多請一天假,他都不肯。如果事情沒做好,人回來了,心還在車站。”
工作中,朱國平對現場作業卡控和規章制度理解十分深入透徹。車站職工都喜歡跟他交流業務規章,職工們在實際工作中遇到難題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朱國平,在他這,職工總能得到滿意的答案。他最經常對職工說的是:“咱們小站,保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他堅持每天帶職工交標準班,即便只有三個人,仍保持一個步驟、一個環節、一個提問都不落下。
站長意味著比普通職工承擔更多的工作責任。2019年5月的一天,20122次列車到達吉舟站保留作業,車站值班員通知朱國平要甩保留車。接到通知后,朱國平及時到崗、做好準備工作。6時50分,20122次列車站內甩35輛保留車,51歲的朱國平穿著橘黃色的防護服,沿著股道、提著鐵鞋,一輛車一輛車的檢查,認真做好防溜、摘下列尾裝置,每隔4小時巡視一次,確保車輛在站內的安全。
在小站當站長,光精通業務還不夠,還要會“持家”,為職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朱國平是家中唯一的兒子,生于閩南家庭的他,在父母和姐姐們的寵愛中長大,入路前,連盛飯勺都沒碰過,更談不上燒菜煮飯等瑣碎的家務事了。身在小站,朱國平學會了很多“當家”本領,車站日常僅有三人在站,一人當班值守控制臺、一人在間休室備班,為職工燒飯,便成了朱國平小站生活中的一部分;車站離村鎮比較遠、買菜難,他就帶著大家開荒種地、自給自足,讓大家都能吃到新鮮的蔬菜、水果。
顧得了“大家”,卻常疏忽了“小家”。28年的小站堅守,最令朱國平虧欠的就是家人,特別是妻子順昌站貨運員林紅英。“本來是她依靠我的,結果這么多年都是她來支持我。” 這是他最想對妻子說的心里話。
2019年5月1日,恰逢林紅英休班,她帶著女兒朱藝林和兒子阿龍從順昌乘坐40006次通勤車到吉舟站看望丈夫。列車還未進站,朱國平便已在站臺南端等候,像這樣一家四口站臺相聚的畫面,上一次還是去年。剛見面,父子倆就開始了“訓練”,立正、跨立、敬禮、禮畢,一套動作下來阿龍露出了憨厚的笑容。林紅英回憶:“雖然阿龍先天患腦癱,但是在鐵路邊長大,每當看到火車就會站得筆直,學著他爸爸有模有樣的接車。”
正在讀高中的女兒朱藝林回憶,從小到大、逢年過節,他們家常常少了朱爸爸,倒是他們娘仨來偏僻的吉舟站居多。她說:“一家四口在一起就是過節”。
今年5月,朱國平借著來南平學習的機會,順路到“907”醫院檢查身體,了解他的身體狀況后,醫生責令他立即住院、手術。術后,朱國平并未按照醫囑時長住院,提前辦理了出院手續。僅在家中停留一晚,便返回車站投入工作。刀口尚未愈合的朱國平,需要每天清理傷口、更換藥布,小站缺醫少藥,朱國平只能自己處理。由于患處位于臀部,清理、更換及其困難,每次換藥,他都痛的滿頭大汗。
29年,車站來來去去的職工有120余人之多,朱國平比常人有更多的理由申請調離吉舟站,但是這么多年下來,他悟出一個道理:“小站再苦,也總要有人呆。”然而,有支持、理解他的家人站在身后,他堅守小站的心更加堅定了:“看!車站已經實現了運輸安全13507天,我覺得,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