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孫章,男,1986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法律碩士,現任平潭綜合實驗區檢察院自由貿易區檢察室(涉臺檢察室)負責人、二級檢察官。
2008年7月,大學剛畢業的周孫章放棄了繼續深造的機會,來到永安投入他摯愛的檢察事業。他一心撲在工作上,勤勉敬業,三年后即通過公開選任為永安市檢察院最年輕的中層干部。2013年,平潭綜合實驗區正建設得如火如荼,這一年,也是實驗區專門立法工作的起步階段,正是用人之時,他聽從內心呼喚,主動申請回到家鄉工作。七年來,他立足區位特點,勇于創新,率先探索海峽兩岸法治融合發展新路,所負責的處室及個人榮獲市級及以上表彰26項,其中,國家級7項、省級14項。所負責的涉臺自貿檢察室2018年12月被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和省檢察院聯合授予“全省檢察機關先進集體”、2019年3月被評為“平潭綜合實驗區‘兩岸一家親’工作貢獻獎先進集體”。其個人曾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為“首批全國檢察機關調研骨干人才”,入選全國首個兩岸司法制度智庫“海峽兩岸檢察制度研究中心”核心團隊首批成員,被福建省檢察院授予“福建省檢察業務專家”稱號......而這些“首”字當先的累累碩果背后,凝聚著一個勤學善思、孜孜不倦、樂于奉獻、勇于擔當的檢察官的默默付出和不懈堅持。
潛心業務鉆研 只為做檢察事業的“耕耘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從事檢察工作以來,周孫章幾乎把所有業余時間都用在了研習法律上,常常為了尋找一個法律問題遍尋圖書資料,常常在辦公室學習到深夜而忘了回家。
越是專業越是困難,越需砥礪深耕。涉臺和自貿檢察業務具有較強的政治性和專業性,2013年以來,他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經常深入實地調研訪談,潛心鉆研各類涉臺和自貿前沿法治問題。他常常舍棄節假日休息時間,舍棄陪伴家人的時光,認真撰寫了一篇又一篇的專題研究文章,先后發表了60余篇,其中12篇獲得省級以上表彰。為了解決長期困擾涉臺司法服務的數據資源等瓶頸問題,他積極聯系促成在全省檢察機關首次引入臺灣“月旦知識庫”服務,組織首創《臺灣法治文摘》,為大陸了解和掌握臺灣法治動態和法治經驗提供便捷平臺,并負責成功申報全省首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實證研究聯系點,提升了檢察工作層次,也為臺胞臺企創新創業提供智力支持。
生態治理越來越受社會關注,2015年,他靜心研究引入風險社會理論推動兩岸生態環境犯罪治理,撰寫的專題文章獲評國家環境保護部、中國法學會聯合組織的“生態環境法治保障”主題征文活動一等獎,并入選中國法學會主編的《生態環境法治(內刊)》,為生態法治頂層設計提供參考。2018年,他為解決未成年人犯罪考察幫教長期困擾著檢察官辦案實踐的問題,主動執筆“兩岸犯罪少年處遇”課題研究。該課題入選了最高人民檢察院課題立項,研究成果在《人民檢察》等國家法律核心期刊發表。通過課題研究,在全國首創臺灣社工引進和服務機制,通過借鑒臺灣專業化的司法社工經驗,有效提升幫教矯治效果。
全力護融促通 只為做臺胞登陸的“擺渡人”
自從從事涉臺自貿工作以來,周孫章不斷創新思維,帶領涉臺和自貿檢察團隊在法治融合上先行先試、擔當作為,力爭做一個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的“擺渡人”。
循著法治融合的初心,他積極促成與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檢校合作,探索臺灣法治經驗的融合轉化,負責起草并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平潭檢察惠臺“16條措施”。為了暢通檢察聯絡渠道、拓寬司法服務平臺,他還積極推動在平潭臺商協會設立涉臺檢察聯絡室,聘請13名臺胞擔任涉臺檢察聯絡員,在檢察機關和臺胞臺企之間架起“連心橋”。作為涉臺案件的主辦檢察官,他始終兢兢業業辦好每一起案件,對侵犯臺胞財產權益犯罪,著力追贓挽損;對臺胞涉嫌刑事犯罪,注重寬嚴相濟。2020年1月,他推動實行平潭首例臺胞涉嫌犯罪案件公開審查聽證,邀請涉臺檢察聯絡員參與聽證,聽取多方意見,首次對臺胞適用不起訴配套訓誡措施。
“檢察院提出的16條措施和在臺商協會設立涉臺檢察聯絡室,在臺商臺胞中引起熱烈反響,充分展示了實驗區對臺先行先試和檢察職能作用。”平潭臺商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依法保障臺胞臺企合法權益,提供更多機會讓臺胞參與檢察工作,這種雙向融合,有助于增進臺胞對大陸司法的認同。”這是對平潭檢察的肯定,也是對周孫章的認可。
“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正是周孫章始終堅持的。他全心致力于創新臺灣青年就業創業“121”法治服務平臺--“創辦融合法治講壇、構建服務臺胞微信群、臺胞法律服務站雙線渠道、建設兩岸法治文化園”,為臺灣青年在平潭創業奉獻力量和智慧。“初來平潭創業,遇到了一些困難,對相關法律也不了解,萌生退意,后來我在服務臺胞微信群留言,周孫章同志看到后非常重視,立即組織人員與臺商代表座談,征集了具體的服務需要和司法訴求,并向相關部門全面了解實驗區對臺資臺企的各項優惠政策和舉措后跟我作了詳盡解答。他的熱心服務讓我很感動,讓我真切地感受兩岸同胞一家親,也堅定了我們在大陸創業的夢想。”一位臺灣企業家說道。2019年3月以來,依托“融合法治講壇”平臺,他帶領團隊開展兩岸法治專題授課23場1100余人次,“線上線下”雙線聯動解答各類政策和法律咨詢600余人次,為臺胞就業創業提供了優質法治服務。
善用創新思維 只為做民營企業的“護航員”
為民營企業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檢察人使命在肩。周孫章善于在辦案中分析總結、推陳出新,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在他的努力下,先后推出各類創新舉措10余項,其中,“稅案雙查”、企業合規刑事引導等3項機制入選福建自貿區創新舉措,2項獲評全國首創,實現了檢察機關培育自貿區創新舉措的新突破。
2018年11月,在辦理一起企業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件中,周孫章以敏銳的視角發現涉稅違法犯罪中的問題,立即向領導報告引起高度重視,促成區檢察院、公安局、稅務局聯合創新“稅案雙查”機制。運用新機制,先后對60多家企業區分情節輕重審慎處置、引導合規經營,盡可能降低辦案對企業的負面影響,有效解決了“案子辦了,企業垮了”的困境。2020年4月,“稅案雙查”機制被評為平潭自貿片區五周年十佳營商環境改革措施。
在疫情防控的重大任務及考驗面前,周孫章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堅持每天在服務臺胞微信群推送疫情防控知識,幫助臺胞臺企甄別網絡媒體信息。一上班到崗后,他迅速視頻連線臺商代表,對疫情防控期間政策進行解讀,釋明復工存在的法律風險,進一步增強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意識。他還積極促成區檢察院、公安局和稅務局聯合開展規范和加強涉稅犯罪案件專項治理,引導企業合規經營,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為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法治產品。
“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建設兩岸共同家園”。周孫章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檢察人的初心和擔當,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優化創新創業法治環境作出了積極貢獻。“執著于我熱愛的檢察事業,要全身心投入法治建設進程中,為兩岸法治融合發展釋放人生光芒。”他是這么說,也始終是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