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以敬畏之心對待權力?筆者以為,這是對權力的擴張本性的警惕和對人性不信任的必然,也是公民與政府、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實現和諧的必然要求。我們知道,權力本身具有擴張的本性,也就是說,它天然地致力于權力自身的增長和張揚。因而,如果它不能得到有效的制約,必然會危害到個人的自由權利和社會生活的自主性。任何人處于公共權力執掌者的位置,不是其道德修養所能完全解決的問題。由于公共權力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權威的角色,就有可能與個人的貪欲相結合成為個人牟利的工具,導致徹底的權力異化及其執掌者的蛻變。美國的羅伯特·達爾在《民主理論的前言》一書中寫道,現代民主制的一個最基本的假定就是,如果不受到外部制約的限制,任何既定的個人或個人群體都將對他人施加暴政。因此,筆者愿意把以敬畏之心對待權力看作是一種尋找權力邊界的努力,甚至是一種最主要的努力,因為權力邊界是市民社會最重要的邊界。
以敬畏之心對待權力,在筆者看來,還是當下社會正確看待官民矛盾的必然選擇。值得指出的是,官民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官而不在于民。這是由權力的性質決定的。馬克斯·韋伯認為,權力是指處于社會關系之中的行動者排除抗拒而使其意志得到實現的可能性,而不論這種可能性的基礎是什么。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也指出,權力是指影響或控制他人行為的力量。可見,權力的本質具有強制性的支配力和控制力。強制性是權力的本質屬性。權力的強制性特點決定了作為權力主動方的官員和干部處于官民矛盾和干群沖突這種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作為權力被動方的公民和群眾處于次要方面。可以說,以敬畏之心對待權力,給了我們一種權利預期和權利穩定感,這是至關重要的。沒有這一點,其他的邊界就沒有辦法尋找。
恪守權力邊界是最好的敬畏公權,而敬畏公權是最基本的權力倫理。這是文明社會的常識,也是所有權力者應堅守的信條。(朱四倍)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4-25絕對權力之下,不服從者皆為精神病
- 2010-04-21從權力源頭切斷“雅賄”產業鏈
- 2010-04-19濫用的權力是“看守所死亡事件系列”的兇手
- 2010-04-19權力腐敗造就層出不窮的非正常“巧合”
- 2010-04-16強制拆遷面前,“羞愧”的為何不是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