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接受社會實踐錘煉、培育良好職業精神職業道德上下功夫見成效。深深扎根基層實踐,以求真務實的精神采寫新聞,是新聞戰線長期以來形成的優良傳統,是做好新形勢下新聞工作必須倍加珍惜的寶貴精神財富。現在,社會環境發生很大變化,工作條件大為改善,采訪手段更為先進,但無論環境條件怎樣變,深入群眾“接地氣”的傳統不能忘,走進基層“抓活魚”的做法不能丟。組織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就是要大力繼承和弘揚新聞工作的優良傳統,倡導編輯記者沉下身心、走進基層,在實踐的艱苦磨礪中感悟生活真諦、錘煉品質作風、增長本領才干。要真正深入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第一線,深入到新聞現場掌握第一手材料,在火熱的社會實踐和群眾的生產生活中把握時代脈搏。要始終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視導向為靈魂、視真實為生命,嚴肅認真地考慮新聞報道的社會效果,講品位、講格調,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氣,展現人間溫暖。要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職業品格,用心采寫新聞,精心編播新聞,靠新聞的內涵吸引人,靠思想的力量感染人,防止急功近利、片面追求轟動效應,更不能搞有償新聞、“有償不聞”,努力在人民心中樹立起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5.在學習運用群眾語言、提升新聞報道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見成效。群眾是語言大師,老百姓的話最生動、最有生活氣息。只有了解掌握群眾語言,善于運用群眾語言,我們的新聞報道才會為群眾所喜愛、所接受。關于新聞報道的文風問題,這些年我們反復強調,也有大的改進,但這一問題還遠未解決。有的新聞報道冗長空洞、言之無物;有的文件語言、刻板生硬;有的追求另類、離奇怪誕,遠離普通百姓;更有甚者,有的隨意拔高、虛假不實。這是影響新聞報道吸引力、感染力、公信力的重要因素。組織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就是要推動新聞工作者學好用好群眾語言、倡導清新樸實、生動鮮活、言簡意賅的文風。要善于用普通百姓的視角觀察問題,用群眾樂于接受的方式闡述觀點,平等交流、平易近人,防止居高臨下、自說自話。要多用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多一些短話、實話、新話,少一些大話、空話、套話,讓人們愛讀愛聽愛看,實現最佳宣傳效果。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1-08-24城郊鎮:黨員為基創基層之先 爭組織之優
- 2011-08-24孔孟走基層 讓傳統經典繁榮群眾文化
- 2011-08-23包頭300余名基層志愿者奔赴基層開展工作
- 2011-08-23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密切聯系群眾新聞才有競爭力
- 2011-08-23記者走基層:“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