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制作中的大型漆線雕作品《鄭成功收復臺灣》。東南網記者 顏財斌 攝
目前,蔡超榮正在制作一幅長2.4米、寬1.2米的漆線雕作品《鄭成功收復臺灣》。另外,他還正著手將《心經》260字的內容,用“漆線雕”技藝表現出來。
經過這些年的探索,蔡氏漆線雕將傳統與現代融合,打造出一件件精美手工藝品。2017年金磚廈門會晤期間,一件將廈門漆線雕技藝與脫胎漆器巧妙融合的《神武大元帥》作品被作為非遺國賓禮品贈送給普京。另外,兩件以德化白瓷為載體的漆線雕作品《吉祥如意》《四海和尊》也是廈門金磚會晤禮品研制入選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非遺技藝與商業力量也并不沖突,漆線雕技藝已開始出現在酒類外包裝等,讓傳統技藝創新生變,商業力量的注入,或將讓其擁有更強勁的生命力。
2014年9月,蔡氏漆線雕的經典作品《五子登科》榮獲“金慧獎”之“最佳創意獎”。這個作品還獲得臺灣人的青睞,也因此迎來了一大批訂單。
“大陸市場多以漆線雕作品作為禮品贈送,而臺灣地區則多以個人收藏為主。”王志強表示,現在臺灣地區的訂單還挺多,根據他們私人定制的要求,團隊開發了很多新產品,在一定程度上也對廈門漆線雕技藝有促進作用。
在傳承中推廣
讓年輕人喜歡上就算是成功
“如今能夠掌握造像及裝飾全套工藝的藝人太少了。”除了蔡水況大師外,幾乎很少人可以獨立完成全套雕像制作。“由于薪酬不高,初學者也靜不下心,這些年來已很難招到年輕的學徒。”對于漆線雕技藝傳承的擔憂并不是僅僅只是王志強。
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工藝品外貿出口的發展,廈門漆線雕得到很大發展。為了使這項技藝得到更好地傳承,蔡水況還打破了“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的舊俗,而王志強就是“蔡氏漆線雕”目前唯一的“外姓傳人”。
即便如此,近年來,后繼乏人還是成為了制約漆線雕發展的一大瓶頸。